猴肝微粒體是藥物代謝與毒理學研究中的珍貴生物資源,富含細胞色素P450酶系,廣泛應用于體外代謝穩定性、藥物相互作用及代謝產物鑒定等實驗。其酶活性高度依賴于正確的保存條件,一旦失活,將導致實驗數據失真甚至研究中斷。因此,科學的存放猴肝微粒體是確保其長期穩定與功能完整的關鍵。

一、超低溫是生命線
核心的保存原則是全程超低溫冷凍。長期儲存必須置于-80℃超低溫冰箱,此溫度可大程度抑制酶蛋白變性、降解和微生物活動,維持P450酶的催化活性。切勿存放在-20℃冰箱,該溫度下酶活性會隨時間顯著下降。若需運輸,必須使用干冰(-78.5℃)或液氮罐,確保溫度恒定。
二、分裝避反復凍融
反復凍融是導致微粒體失活的重要因素。每次凍融都會造成冰晶形成,破壞微粒體膜結構,導致酶泄漏與失活。因此,收到或制備后應立即按單次實驗用量分裝(如50-100μL/管),使用無DNase/RNase的凍存管。每次實驗僅解凍所需管數,避免整管反復使用。
三、保護劑的科學使用
微粒體通常懸浮于含有甘油(終濃度10%-20%)的緩沖液(如磷酸鹽緩沖液)中。甘油作為冷凍保護劑,可降低冰點、減少冰晶形成,保護酶蛋白結構。切勿自行更換或稀釋保存液,除非有明確驗證方案。部分產品可能含蔗糖或其他穩定劑,應遵循供應商說明。
四、解凍與使用規范
使用時,將凍存管置于冰上或4℃冰箱緩慢解凍,避免室溫快速解凍導致熱沖擊。解凍后應立即使用,不可再次冷凍。若實驗未完成,剩余樣品應作廢處理,不可回凍。使用前可輕柔渦旋或吹打混勻,避免劇烈震蕩。
五、避免污染與光照
操作全程需在冰上進行,減少酶在較高溫度下的暴露時間。使用無菌槍頭與離心管,防止微生物污染。避免長時間暴露于強光下,以防光敏成分降解。
六、建立庫存管理
建立詳細的庫存記錄,標注制備日期、蛋白濃度、批次號、保存位置及分裝信息。優先使用較早批次,遵循“先進先出”原則。定期檢查冰箱溫度記錄與報警系統,確保設備穩定運行。